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聚焦民生

【乡村振兴在青海】绿水青山间的“花样”幸福生活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10-25 10:17    编辑: 马秀         

山庄村航拍画面。摄影:石延寿

  进入金秋十月,毛洞山下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古鄯镇山庄村山脚下,数百亩“花海”色彩斑斓,与布局有序、白墙青瓦的农家庭院,绘出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在村子西南方向的七里花海景区是民和县重点打造的文化旅游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典型。

  景区附近,毛德雄经营的“避暑山庄农家乐”,庭院布局简洁、环境卫生,农家氛围的装饰透射出满满的乡土气息。“天上掉不下金元宝,虽然家门口有七里花海景区的好条件,但增收致富还得靠个人勤劳打拼。”毛德雄告诉记者,农家乐主要由妻子和儿媳负责经营,一年下来有五六万元的纯收入。

  而如今这样的好日子,在十年前他们做梦都想不到。山庄村地处脑山地区,全村有4个社226户877人。在毛德雄的记忆里,村里尽管有着七里药泉等自然禀赋,却并没转化成经济效益,村民生活贫困,110多名学生在漏风漏雨的简陋教室里上课,村集体经济更是一片空白。村民居住分散,庄廓破旧、脏乱,通往川官公路只有一条砂土路,雨天泥泞难行,晴天尘土飞扬,虽然坐落在风光秀美的大山脚下,但生活却与“美”字不沾边。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庄村实施的“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项目是村子美丽“蝶变”的“分水岭”。那时起,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毛德雄带领群众将致富的梦想照进了现实,“我希望把山庄村打造成集旅游、休闲、餐饮为一体的美丽新农村。”

  2018年,七里花海景区建成,并探索实施“党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累计投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资金共1274万元。依托花海景区,山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在村前旅游公路两侧、村级文化广场、村内巷道、农户门前等处,种上了长寿菊、八瓣梅等多种花卉,与村子对面山坡上的“花海”遥相呼应,美不胜收。

  如今,卸任后的毛德雄和儿子当起了景区管理员,两人一年有七八万元的务工收入。一家人凭着勤劳致富,每年收入十多万元,家里盖起了“小别墅”,添置了小轿车,日子过得很殷实。他家的经历,是山庄村群众生活面貌翻天覆地的一个缩影。

  同村的陈玉成是山庄村的脱贫户,从景区开发建设时起,就在其中务工,每年有三四万元的工资收入。他还发展起养猪业,“明年,我打算把庄廓前面的空地平整成停车场,将家里那五六间闲置房收拾出来开个农家乐,用自己家庭牧场饲养的土猪自育自销,多挣点钱。”陈玉成乐呵呵地说。

  目前,山庄村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民宿、特色产品经营10余家,很多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务工门路,一年下来都有2万元左右的劳务收入。村民毛德龙有位年过七旬的舅舅在景区门口摆地摊,卖党参、柴胡、黄芪等野生中药材,“他一般能卖个百十元,最高一天卖过500元哩。”毛德龙告诉我们,这些年的生活让他深刻地懂得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以前守着大山受穷是因为方法不对,现在走对了路子,村民们的生活都越来越富裕。

  如今山庄村中,大自然的绿水青山、天然甘泉和色彩斑斓、游乐项目丰富的景区融合统一,打造了美好生态中的幸福家园。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每年几百元增加到11680元,全村年收益达62.2万元。由七里花海旅游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的景区,每年使村集体经济收益18万元,还在景区门外为村民免费提供木亭摊位68个,鼓励他们销售本地农副产品。

  经过十多年的变迁,山庄村以质的嬗变而欣欣向荣,村民生活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迈向幸福小康。大山脚下崛起了一个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村民都表示,今天的好日子都靠党的好政策,他们将把对党的感恩化作奋进力量,用勤劳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石延寿 赵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