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聚焦民生

聚焦民生解难题 件件实事暖人心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21-12-06 10:05    编辑: 马秀         

  连年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补助标准,守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最后一道防线,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聚焦群众关切,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规范和完善基本社会服务,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民政部门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完善救助措施,强化改革创新,努力打造社会救助对象全覆盖、社会救助政策用到位、社会救助服务送上门的分层分类救助网,把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温暖”成绩单。

  红色锦旗背后的暖心事

  “要不是你们的帮助,日子真不知道会过成什么样,谢谢你们!”前阵子,家住西宁市城东区火车站街道办事处互南小区的居民张倩梅,将一面印有“为民排忧替民解难”字样的锦旗送到了火车站街道办事处。

  年初,火车站办事处社会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中发现,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的单身母亲张倩梅独自抚养3个孩子,生活陷入困境,第一时间帮助她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将一家4口纳入低保范围。

  然而,在随后的摸底排查中,工作人员又发现,张倩梅一家即便每月领取2022元的低保金,除去房租后,母子四人生活依然窘迫。于是,火车站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又多方奔走,帮助张倩梅一家申请了公租房。

  搬进公租房的那天,不善言辞的张倩梅向工作人员连连致谢:“几个月前,我还在为生活问题天天发愁,现在住上了公租房,孩子上学的问题也解决了。真心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谢谢大家的照顾。”

  今年以来,我省基层民政部门持续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坚持常态化深入基层排查,发现了一批与张倩梅情况相似的困难群众,精准把握低保对象认定条件,确保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及时予以救助,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直通车”救急又解难

  同样在城东区,60岁的马瑮早年丧偶,无儿无女,因病胯部两侧溃烂,因无收入来源未能及时去医院治疗,病症恶化为脓毒血症。

  得知马瑮的遭遇后,城东区民政局立即启动困难群众“先行救助”机制,第一时间指导街道办事处对她予以急难型临时救助,同时优化程序,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立即纳入特困供养范围。

  解决完眼前的燃眉之急后,城东区民政局又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协调城东区医疗保障局为她开辟医保“绿色通道”,协助马瑮补缴居民医疗保险,解决部分医疗费用。

  “让突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困境的居民得到及时救助,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是民政人的工作职责,让困难群众感受到‘遇难而不难,遇困有人帮’是民政人的服务目标。”得知马瑮情况好转后,城东区民政局和为她帮办事项的工作人员表示将持续跟进,实现应救尽救。

  “物质+服务”救助新渠道

  困难群众还需要什么方面的帮助?什么样的服务能持续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群众所思就是政府所想。今年以来,西宁市各地积极推动“物质+服务”服务类社会救助。城东区民政局结合自身实际,构建“1+4”综合救助格局,打造具有东区特色的“大爱城东”“物质+服务”救助品牌,推出订单式精准服务,给困难家庭送去他们所需的服务,全方位拓展救助平台及方式,打通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最后一米”。

  2016年,家住乐家湾社区的叶永红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妻子多年照顾其饮食起居。但妻子因缺乏相关复健护理知识,叶永红的部分肌肉萎缩。今年7月,城东区开展“物质+服务”工作,针对叶永红的实际需求,乐家湾社区工作人员为他申请了按摩、推拿、理疗等上门服务并持续跟进,叶永红夫妇对社区工作人员说:“感谢你们送来的这些专业服务,还帮我们普及护理常识,真的是雪中送炭。”

  时近年底,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我省各地民政部门将持续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围绕“保民生、保稳定”这一目标,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各项救助保障制度,用心用情确保各项政策衔接到位,兜牢困难群众的托底保障网。(周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