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聚焦民生

特色产业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21-09-09 10:10    编辑: 马秀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位于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镇火东村的中藏药基地和汉庄村的花卉基地,不但鼓了村民的钱袋子,也成为城市居民回归自然、拥抱自然、感受自然的休闲方式。

  中藏药种植基地助农增收

  彭家寨镇火东村韩家哑豁土地上,放眼望去,朵朵红花耀眼夺目。

  时下,种植的红花已进入丰收期。9月3日一早,担任队长的火东村村民韩添君,带领村民采摘红花花朵。

  “市场上的中藏药材销售前景好,一公斤红花的收入能达到150元左右。”说这话的人是火东村党员村民杨玉林,他正在地里查看大黄的长势。

  种了一辈子地的杨玉林,怀揣着为村民增收的信心,成为火东村的致富带头人。“红花当年就可以丰收,大黄是3年一丰收。”杨玉林说。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去年,火东村在城西区农业农村局和彭家寨镇政府的大力帮扶下,争取到中央扶持项目资金50万元,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新路子,确定了火东村“中藏药种植基地”的发展思路,同时还招收了几名贫困村民在基地务工。

  “这片土地是村里二社的,每亩地的租金是200元。”今年新上任的火东村90后党支部书记鲍潭春,一上任便带领村两委班子,谋划着让村民增加收入。现在,中藏药种植基地正处于起步阶段,开支大于收益。

  今年红花开花后,杨玉林拍了一些视频发到了网上,没想到引来许多市民观赏。眼前的热闹场景,激发了村委会以药材带动旅游发展,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

  “现在村委会在做方案,明年我们将把村民家塌了的宅基地,打造成民宿和农家院,通过参观、旅游等方式,吸引城市居民前来旅游。”杨玉林说。如今,美丽的韩家哑豁在鲍潭春等人眼中已是“金山银山”。

  目前,村委会还在申请修建中藏药药材加工车间。鲍潭春算了一笔账,从土地里挖出来的大黄,收购价比较低,如果进行深加工价格能翻好几十倍。如此一来,不仅延伸了中藏药的产业链,增加药材的附加值,还能撑起村民们的“致富伞”。

  发展有了方向,生活有了奔头。鲍潭春和村委会一班人的干劲更足了。

  花卉种植基地壮大村集体经济

  西川大桥水草沟内,昔日荒废的土地通过彭家寨镇汉庄村委会的开发,已成为花卉种植基地——树莓、梨树、大丽花、杨竹兰、牡丹等艳丽夺目的鲜花令人目不暇接。

  站在田埂上,西宁市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甘占花思绪万千:“2017年,村两委班子把村里现有的账目存款盘了一下,发现村集体收入严重不足。”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去年,汉庄村在城西区农业农村局和彭家寨镇政府的帮扶下,分别争取到中央扶持项目资金50万元和区级配套扶持资金20万元,创办了杨帆种植农业合作社。

  今年5月,村委会发动近40名种植能手参与苗木种植,按照每天80元的标准给每名村民发放酬劳。这些天,花卉基地里的杨竹兰陆续上市,村两委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利用空余时间,到山上采摘杨竹兰,然后拿到早市上出售,同时也给花店配送。“没开花的杨竹兰一枝一块五,完全开了的杨竹兰一枝一元,总体收益还不错。”汉庄村一社社长谭生良说。

  “下一步我们准备先把餐饮做起来,接下来再搞无土栽培温室大棚。”对于村集体经济未来的发展,甘占花充满了信心。依托花卉种植,村委会将继续把致富“蛋糕”做大,村委会的目标是将基地打造成集观光、采摘、体验、娱乐、餐饮为一体的花卉基地,在做好生态旅游文章的同时,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带动村民致富。

  做好规划抓落实

  今年以来,城西区以挖掘乡村特色产业为抓手,拓宽路径增加村集体收入,积极争取中央资金150万元,区级配套60万元,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完善产业发展链条,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如今,一个个特色产业相继在城西区大地上开花结果,形成了火东村中藏药材种植、汉庄村花卉种植和树莓采摘基地、杨家湾村樱桃采摘等村集体经济项目,帮扶刘家寨村、汉庄村成立“古寨古法青绣房”“手工艺品制作基地”,积极谋划杨家寨村虎台宾馆改造、阴山堂村冷鲜肉及农产品交易市场、刘家寨村幼儿园修建项目,大力推动农业旅游、健康养生、商贸服务等产业多途径融合发展,走出具有西区特色的“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新路子。(季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