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好风光

来源: 西海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7-18 09:25    编辑: 张启杰         

  祁连山风光。摄影:赵俊杰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青海片区通过稳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有效落实最严管控措施,基本实现了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目标,祁连山下处处是绿水青山的秀美风光。

  开启智能化巡山模式

  夏日的祁连山草木青翠,美景如画。

巡护路上。摄影:赵俊杰

  在风景秀丽的祁连县八宝镇,祁连山国家公园黄藏寺管护站的管护员,进入一年中较为繁忙的时候。这段时间,他们每天进山检查树木病虫害。深入林区,尽管工作单调、辛苦,但每个人都无怨无悔,默默地守护着山林。

  马忠海已在黄藏寺管护站工作了数个年头。马忠海说:“林场山高路远,管护站每天派人巡山,每天巡护时间为八到九个小时,每个人至少巡护10平方公里。”

  长期在林场工作,马忠海已经把林场当作自己的家。马忠海说,走进林场就像走进自己的家一样。漫步林间,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心情格外舒畅。

  “通过这5年的管护,林区的生态恢复比较好,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断扩大,还出现了雪豹、黑颈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随着管护站管护力度的加大,国家公园内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青海片区建成投运40个标准化管护站,覆盖了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2.6万平方公里,活跃着1200多名管护员。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祁连山国家公园广袤的土地变得愈发生机勃勃,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

  从管护员手中配备的巡护终端设备,再到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大数据中心平台,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智能巡护带来的便捷随处可见。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建立了智能化巡护管控系统,为一线管护员配发手持巡护终端和无人机,实现科技巡护手段与传统巡护有机结合,配备的巡护终端设备实现动态化监控管理。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类型多样,地理环境复杂,传统的监测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国家公园精细化、动态化、体系化管理需要。大数据平台建设按照数据融合汇聚体系、生态智脑中台体系、综合业务服务体系三大体系架构,通过系统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现有各类数据资源整合、对接前端监测体系,融合管护员日常巡护的动态数据,数据标准化建设,构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高效运行机制,实现足不出户,祁连山美景尽收眼底。

  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已建立国家公园本底资源的一张图资源管护机制,将各空间图形图像数据、属性数据以及文档资料以不同存储方式入库。值得一提的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大数据中心实现国家公园部分区域的网络通信传输,在黑河源等保护分区架设30余架视频云台、1500余套野保相机视频监控系统,实现8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实时在线监测。

  共享生态保护红利

  在祁连山脚下,沿着大通河畔一条石板路,穿过石洞,便是被称为“世外桃源”村的门源回族自治县珠固乡东旭村。

  东旭村毗邻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田园风光秀美。靠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东旭村彻底火了起来,成了省内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杨公保当智家成为村里第一家负责旅游接待的农家院。“刚开始我心里也是打鼓,搞旅游没把握,但是当时一家四口的生活就靠我一人在外打零工维持,一年也就赚6000元,所以一咬牙开始经营农家院。”杨公保当智回忆说。

  农家院开业不久迎来了第一批客人。要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杨公保当智第一时间想到了山间特有的野菜,没想到山间野菜成了农家院里最受欢迎的特色菜品。不仅要吃得好,住得也要舒心,杨公保当智和家人将家里的屋子收拾得整洁明亮,客房从3间扩建到5间,年收入从6000元增长到7万元。

  看到希望的其他牧民也纷纷开起了农家乐,秀美的田园风光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游客。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0年,前往东旭村的游客近6万人次,尤其是盛夏季节,农家院里几乎天天爆满。

  “游客到这里观光,主要是看中了祁连山秀美的风景。现在村里人人都是生态管护员,每周三是大家一起上山巡护的日子。”杨公保当智说,把山里的草木保护好,野生动物频繁现身,来这里观兽、观景、体验民俗的游客越来越多,大家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

  从籍籍无名到网红打卡地,从维持生计到增收致富,从人均收入几千元到几万元,东旭村依托祁连山秀美的自然风光,过上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态饭。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青海片区通过推动社区发展机制创新和生态产业研究探索,准确把握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积极鼓励引导当地农牧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共享生态保护红利。

  明星物种频繁现身

  豺,曾广泛分布于我省的广大牧区和林区,但在过去的30年间野外极少出现。近年来,在祁连山一带先后多次记录到豺群踪迹。专家由此推断:在祁连山的中段也可能分布一定种群数量的豺,说明祁连山很有可能是我国野生豺种群的适宜栖息地之一,也进一步明确豺在我省当前的分布范围。

藏狐。摄影:尕布藏才郎

  2019年年底以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联合北京大学开展豺专项调查,根据连续两年的调查结果初步推测,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存在着一个连续分布的豺栖息地,以及数量不等的豺群体,主要集中分布于祁连山西部甘青跨界地带的无人区。就目前的信息推测,祁连山地区的豺是世界上仅存的北方豺群,已基本确定祁连山是豺的重要栖息地之一。

  “从种群数量和现状来说,我国豺的濒危程度比雪豹更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晟说,豺和雪豹一样,都是所处生态系统中的顶级食肉动物,可以通过捕食控制其猎物物种的种群数量,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和功能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管理局完成全国首例雪豹救助与科研项目结合案例,完成3只雪豹、10只荒漠猫、23只黑颈鹤卫星跟踪监测,填补了我国在雪豹、荒漠猫、黑颈鹤迁徙活动数据方面的空白,雪豹等旗舰物种监测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5只雪豹同框、5只荒漠猫同框、5只猞猁同框、6只兔狲同框等世界罕见的珍贵画面在祁连山精彩上演,“四猫之最”刷新全国乃至全球新纪录,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脊椎类动物达到252种。随着监测水平的提升,豺、荒漠猫、兔狲等稀有物种频频现身,再次反映出祁连山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作者:赵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