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嘱托·“十四五”高开高走】绿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1-15 10:22    编辑: 马燕燕         

位于青海海西德令哈清洁能源产业基地的光热发电站。王国栋摄

青海大学校园屋顶分布式光伏。马清摄

学生在采用电采暖的室内运动场打篮球。王国栋摄

黄南州尖扎县上庄村的罗丛花坐在电热炕上纳鞋垫。王国栋摄

  在巴颜喀拉山、在草原、在戈壁……当夜幕降临时,绿色能源就如珠串链,只要有人居住,就有点点灯光。

  绿电,不仅“点亮”了青海72万平方公里土地,也“点亮”了600万青海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从清洁能源基地到全产业链建设,从能源生产企业到农村牧区百姓参与,从纯粹的工业电力产业到生态、旅游、畜牧、种植等产业全覆盖。

  青海绿电今天尽其所能让当地百姓生活实现了从“找出路”到“有出路”,从“富口袋”到“富脑袋”,从“熬日子”到“奔日子”。

  高原绿电,照亮百姓新“钱景”

  2021年12月31日,清晨的曙光铺洒在高原大地,鸡鸣犬吠声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夏日哈镇塔拉村从睡梦中唤醒。村支书赵有才早早来到村口的榨油坊,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现在的电动榨油机用起来很方便,开关一按,蒸炒、榨油一键搞定,一天可以榨油750千克。”在赵有才熟练地操作下,金黄透亮的菜籽油流入油桶,阵阵油香飘散开来。

  塔拉村全村126户,耕地面积为264.07公顷,主要种植青稞、油菜,是个纯农业村。自从国网海西供电公司“拉”来了绿电,全村的收入有了保障。

  “油菜籽全身都是宝,不仅可以榨油,榨油后的油渣还能育肥牛羊。”说话间,赵有才拿出小本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收入相当可观。

  看着村民们依靠“阳光”产业日子越来越好,赵有才感慨万千:“没想到生活能有这么大改善,靠的是太阳光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在青海,像塔拉村一样直接吃上“阳光饭”的百姓还有很多。实际上,青海省全年日照时间达2500至3650小时,太阳能可开发量超过30亿千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光伏扶贫工程已在全省39个贫困县实现全覆盖,年发电产值8.8亿元,扶贫收益达到5.7亿元,实现7.7万户、28.3万人口脱贫,在改善农村用能条件的同时,也促进了贫困地区群众稳定增收。

  2021年,脱贫成果在绿电“照耀”下得到了巩固;未来,相信高原绿电将帮助更多高原百姓增收致富。

  企业煤改电,又“绿”又省钱

  企业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支柱,更是一个地区的能耗大户。近几年,青海企业的能耗正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

  2021年1月7日,进入数九,气温骤降。位于海东市乐都区的乐都烁华铁合金有限公司厂房内,几台电炉正常运行,生产热火朝天。

  别看这家铁合金企业貌似“平平无奇”,其实“暗藏玄机”,企业生产所用的电能均为绿电。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企业使用绿电后,不仅在能耗方面有了‘底气’,更直接的是企业赚得了‘真金白银’。”

  乐都烁华铁合金有限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新峰、平、谷时间段,谷段调整到白天的情况下,每台炉能多生产0.5吨硅铁,每台炉一个月可增加9万元收入,全厂共4台炉,一年下来能增加432万元收入,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夜间生产安全风险。

  这一模式变革的背后,是青海新能源规模化发展释放出的绿电“红利”,成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装进了企业“口袋”里。

  如今,像乐都烁华铁合金有限公司一样的铁合金企业在青海省共有15家,它们纷纷搭上了绿电“便车”,绿电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2021年,全省通过新能源直接交易,推动盐湖集团、青海碱业8台燃煤机组停运,每月减少燃煤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万吨。

  为了让企业懂得煤改电的好,我省还加快推进燃煤自备电厂清洁替代,帮助燃煤自备电厂算经济账、环保账,推进电能替代。

  2022年已经开启,我省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大电能替代向广度深度拓展,加快实施工业煤锅炉、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等成熟技术替代,打造叫得响、过得硬的清洁智慧用能示范项目,推进全省能源转型。

  乡村电气化,景美旅游“旺”

  在“天空之镜”与天地相融,在三江之源看雪豹漫步,在青海湖畔赏天鹅起舞……近年来,随着青海生态的逐步向好和独特景致,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

  2021年5月7日,地处黄河谷地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骆驼泉景区经过几个月的休整,景区重新有序开放,游人如织。

  “游客来得多,我们收入就多!”正在农家院里忙活的街子镇三兰巴海村村民韩阿卜都看见游客前来,满脸笑容地说。

  当然,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一方面是循化的独特人文景观,另一方面是逐步改善的生态环境。

  骆驼泉景区负责人韩乙四哈介绍:“生态环境改善离不开电气化改造。现在我们做饭不用柴,烧火不用煤,告别了以前烟熏火燎的生活,屋里屋外干净整洁。”

  过去,景区长期使用燃煤、柴薪、燃油作为主要的生产生活能源,不仅造成景区环境污染加重,而且存在极大火灾隐患。

  2021年,循化通过全电景区建设,采取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等改造工作,实施电能替代,提高景区电气化水平,将传统的燃煤锅炉、农家柴灶等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大家用上了加热、电制冷、电炊具、电动汽车。在骆驼泉景区内还建设了30盏太阳能路灯,两座电采暖改造,总容量900千瓦,建成了青海省首个全电景区,实现景区清洁能源全覆盖。

  据统计,骆驼泉全电景区年替代电量约150万千瓦时,可减少燃煤排放185吨,二氧化碳459吨。

  可以说当今青海,绿电“照亮”的不仅是柏油马路,还有“致富路”和“产业路”。

  我省在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村电气化,积极拓展“新零售”业务,推广电采暖、电烘干、电厨炊高能效用电技术和产品应用,引领乡村绿色用能新风尚。同时,加大清洁取暖稳妥纵深推进,加快三江源地区清洁采暖工程建设,全面落实三江源清洁供暖可行性研究建设方案,努力推进蓄热式电锅炉,全面做好共和、同德、兴海、囊谦、河南等县域“煤改电”清洁采暖示范县建设,为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芈峤)

  视点短评

  青海,全力支持中国能源转型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

  说起碳排放,其主要来源就是能源消耗。但是,能源又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此,为了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能源转型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低碳发展路径。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此前,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也提出,“明确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站在能源转型的风口上,青海作为一个清洁能源大省正在为全国能源转型以及低碳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青海实现了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新能源装机占比全国最高,集中式光伏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一,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网用电量比例居全国第一,世界首个新能源侧分布式调相机群建成投运,连续第5年全清洁能源供电取得成功……

  除此之外,自2018年以来,青海举全省之力推进示范省建设,全省清洁能源发展态势强劲,形成了“1234”发展格局,取得了“三个二”发展成果。

  建成“一条通道”——“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两个基地”——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两个可再生能源基地迈上千万千瓦级台阶;“三项指标”——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0.24%)、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47%)、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25.36%)位居全国前列;“四项技术”——百兆瓦级光伏发电实证基地技术、光伏电池效率转换技术、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塔式光热发电技术实现突破。

  从清净能源供给,智慧电网建设,远距离清洁能源输送,再到全清洁能源供电,产业转型,能源消纳……

  在青海,清洁能源发展看得见,摸得着,有节奏,不停歇。

  能源转型发展,青海在持续发力。(芈峤)

  故事传真

  “供电+能效服务”助推校园清洁取暖

  2021年12月24日,顶着寒风,国网青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来到青海大学,为该校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展运行状态分析和能效诊断服务。

  2021年以来,国网青海电力积极践行国网公司“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将传统供电业务与能效分析的新兴业务深度融合,实施“供电+能效服务”,充分发挥能源资源禀赋优势,推进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消费方式,推广实施了一批清洁能源进校园示范项目,有效促进了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青海大学分布式光伏项目是“企校合作”建成的青海省内首家校园分布式光伏项目。该项目充分利用青海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校园内16栋宿舍楼楼顶安装2148块光伏板,装机容量达1087.7千瓦,面积为21833平方米。自项目7月份竣工投运以来,国网青海电力充分发挥综合能源服务平台优势,对校园用能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统计分析、集成优化,实现对用能的集约化、智能化、可视化管理,提升了项目整体用能效率和管理水平。

  “电力供应安全平稳,确保了青海大学校园光伏项目的稳定运行。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发电量63.36万千瓦时,全部电量实现自发自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青海大学老师麻瑞林对项目运行情况高度评价。

  而在海拔36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第五完全小学,室外天寒地冻、室内暖意融融,学生们正在温暖的教室里朗诵课文。

  “电采暖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解决学校用燃煤供暖温度不稳定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给孩子们践行环保做了示范。”第五完全小学老师更秋求达说,玉树市地处三江源腹地,供暖期长达7个月,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开展清洁取暖进校园活动,不仅实现从传统燃煤采暖到电采暖的转变,满足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需求,而且引领了用能方式的变革,将绿色环保的种子播撒在这里。

  为提高校园取暖保障和清洁化水平,确保“清洁能源进校园”项目顺利推进,国网青海电力综合考虑各地区海拔、气候、用水条件、热力管网现状等因素,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开展实地调研,因地制宜编制技术方案,并为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通过一系列程序升级、流程优化,保证项目在最短时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国网青海电力将继续统筹推进“清洁取暖进校园”项目,持续延伸“供电+能效服务”业务内容,聚焦用能优化,以提升客户获得感为切入点,加快推动能源消费方式转型升级,服务青海“双碳目标”实现,带动和辐射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让绿水青山日益成为青海的靓丽名片和优势骄傲。(芈峤 韩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