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九个必须” 办好民族高等教育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11-22 10:30    编辑: 成忱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总结“九个必须”百年经验。这既是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的指明灯,也是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新征程必须坚持的重要法宝。青海民族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九个必须”精髓要义,将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民族高等教育。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就要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高校党委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服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认真践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增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保证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推行“党建+”模式,促进党建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合,创新理念抓党建,实现从党建优势、党建资源、党建成果向高校发展优势、发展资源、发展成果的转变。

  ——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就要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发展,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如何让培养的人才符合国家战略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要做到因材施教,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以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OBE教育理念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培养方案,做到课程设置、教材选定、学生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统一。在保持文科优势学科的基础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做优理科、做精工科的思路培养理工类应用型人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案中提高实践育人的比重。

  ——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进入新时代,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引领实践,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头等大事,加强思想引领与专业课程的统筹,引导学生坚定方向、涵养力量、锻造本领。搭建学习平台,丰富学习形式,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社”“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习社”等学生社团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广泛深入学习领悟领袖思想,主动自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道路。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始终牢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立德树人崇高使命,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道路,确保我们党的事业能够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永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办好人民满意大学作为最高标准,结合省情和学校自身特点找准办学定位,走特色优势发展之路,形成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特色,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

  ——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就要加强国防教育。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民族高校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把国防教育融入学习过程中,开设《军事理论》等国防教育课程,结合军事训练、思政课相关军事军史知识学习,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除课堂教学外,建设好“国旗班”“国防先锋队”等一批社团,做好大学生征兵入伍宣传动员,进一步激励他们积极投身国防现代化建设。

  ——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作为西部地区高校,要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培养学生共商共建共享、包容合作共赢的宏大国际视野。在传统课程基础上,建设新型的与教育国际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适应的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继续开展外国留学生培养工作,开拓中外合作办学新领域,以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感知中国”等为主题开展一系列交流活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中外人文交流品牌,推广传播中华文化,培养知华友华国际人才;建设好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发挥智库咨询作用,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要敢于推动改革。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要强化优势、补齐短板,综合实施干部人事与绩效评价制度、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管理和创新机制、国际交流和社会合作机制、资源配置与基础保障能力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重点,以优化配置各类办学要素为保障,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厚植发展优势,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就要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一所地方性民族院校,我们肩负着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双重使命,理应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智慧力量。我们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学校70多年来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上的经验成就,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积极促进各民族青年学子交流交往交融。同时,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发挥科研优势,产出标志性理论成果,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作用,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创建工作发挥智库作用。

  ——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高校党委应充分发挥统揽作用,切实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高校要以各级党委为主体、以“一把手”履责为关键、以班子成员尽责为重点、以纪委监督检查为保障,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严格执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青海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薛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