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阅读:西宁周边地名与历史人物

来源: 西海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5-07-06 10:11    编辑: 许娜         

  在西宁周边地区,散落着许多古村堡,它们各有特色,各有成因,有的以开发这个地区的家族命名,有些以地形地貌特点命名,有些以曾生存在这里的主要动植物命名,也有一些古村堡(落)是因为曾驻留在此地的历史人物而命名。

  王姓兄弟留名河湟

  在西宁南川有一个王斌堡,与徐家寨隔河相望。在西宁东川有个王同堡,如今已改名叫小寨村。它们与今天的贵德王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个村堡的名字皆来源于同一个家族。

  西宁市文史学者靳育德先生向我们介绍了王氏三兄弟的历史功绩以及这三个村堡名称的由来。

  元末,四方豪杰并起,江西宜兴人王猷参加了朱元璋的红巾军并屡立战功,深受上司赏识。明王朝建立后,在西部边陲实行军屯制度,王猷和他率领的军户作为正规军屯,驻扎河州。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王猷奉命赴甘肃文县征剿叛乱,不幸在战斗中阵亡。

  “后来,王猷的长子王华承袭了王猷的职位,调往归德(今贵德)军屯实边,之后这个地方就被称之为‘王屯’。王猷的次子王斌奉命到了西宁南川驻防,与旁边老幼堡和伏羌堡形成三足之势,共同守护由南向西的交通要道。王斌的后裔遂成当地望族,人们称其驻地为‘王斌堡’。王猷三子王同驻防西宁东川,驻地被称之为‘王同堡’。”靳育德说。

  很多古村堡(落)可以根据它的名称推测它建立的原因。“比如‘寨’是民间以家族为主的村民自卫机构,‘堡’为过去官府派兵驻防之地等。”靳育德说。

  毛伯胜:一个消失了的古地名

  很多人都去过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关镇,却很少有人知道城关镇过去叫“毛伯胜”,这个名称的由来,还要从一个名叫毛忠的副总兵说起。

  明朝正统十三年,一个部落造反,十年来使得武威、永昌、永登、西宁等地岁无宁日。时任副总兵的毛忠率兵出击,大败对手在今大通城关镇地区。

  “因为战绩卓越,之后毛忠被封为了伏羌伯。后来,人们路过今城关镇时就会说这里是伏羌伯毛忠取胜的地方,口口相传下就简化成了‘毛伯胜’,后来‘毛伯胜’就成了这里的地名。”靳育德说。

  除此之外,西宁四中附近的地区毛胜寺地名的来历,也与毛忠有关。毛忠在今大通县城关镇获得大胜后,为了纪念他的功劳,老百姓就为他建立了生祠(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以追怀他的恩德,建了生祠的地方就被称作了毛胜寺。“当时很多人祠寺不分,就把毛忠的祠堂称为毛胜寺了。”靳育德说。

  庙沟:纪念李淳

  在大通县娘娘山北面有一条山沟,人们叫它庙沟。它的来源与明朝千户李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李淳是湖北襄阳府人,其先祖李忠贤曾随明朝著名将领徐达、常遇春多处征战,战果累累,还曾受到朱元璋的召见,被赐戴太子管,封琼花侯、骠骑将军。并恩准可以世袭西宁指挥同知,被人们所羡慕。李忠贤的后人李淳继承父亲西宁指挥同知的职务之后,因勇而有谋,又被加封为忠勇将军。

  “据史料记载,李淳不仅武功卓越,文采也很好。《大通县治》记载着李淳的一首诗《咏古镜》:昆仑一片光,摩作倚天剑;若得试一用,太平立可见。将李淳豪迈的潇洒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靳育德说。

  明朝正德年间,李淳奉命平叛,经过现在庙沟时,因“山险而狭”,大意轻敌不幸中箭身亡。李淳阵亡后,明武宗朱厚照感叹:“朕之忠勇臣也。”痛惜之情,溢于言表。朱厚照钦准为李淳在阵亡处立庙祭祀,人们称之为“李王庙”,李淳的后人后聚居于此。

  随着岁月的流逝,李王庙的繁荣已不再。“上世纪80年代时,还有高3米、宽10米的李王庙遗址。后来,当地村民因为取土整地,那些遗迹就被挖完了。”靳育德说。庙沟因此得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安西堡:刘锦棠的驻军大本营

  如今的西宁市五四大街小学书声琅琅,很少会有人将这里与曾经的驻兵之地联系在一起。据靳育德先生介绍,五四大街小学曾经是著名的安西堡的一部分。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清廷派湘军统领刘锦棠率军六千进入西宁,刘锦棠选定在城西(今五四大街小学一带)为驻军大本营。自此,这片原本居民稀少、农田遍地的城郊偏僻之地,告别了清静,响起了军士操练的呼喝之声。光绪四年(1878年),安西军提督喻胜荣在刘锦棠军队原驻地修筑了一座比较坚固安全的城堡,因为是安西军所筑,故称“安西堡”。

  靳育德介绍,安西堡长宽各两里,背扼西川口,左控北川,右制南川,是守护西宁的重要营地。因为是军队驻地,所以老百姓也叫安西堡为“大营盘”。一直到了清朝覆灭,安西堡才渐渐被拆除。百余年后的今天,安西堡的遗迹早已荡然无存。

  威州团练使攻占溪兰宗堡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从西宁到青海湖,人们往往取道南川,过拉脊山,再过日月山,为了保障道路安全,给行人以休息的地方,于是人们便在南川牛心山附近,今湟中县上新庄镇黑城村修筑了一座城堡,称之为“溪兰宗堡”。“据史料记载,溪兰宗堡呈正方形,边长300米。”靳育德说。

  北宋崇宁年间,威州团练使的王厚进军河湟,攻占了该堡,改溪兰宗堡为清平寨,一直沿用到了清朝。

  乾隆三年,西宁道佥事杨应琚议请在清平寨的基础上建城,改筑为新的军事防御地。但是很奇怪的是,新筑的城堡并没有沿用清平寨的名称,也没有为它取一个例如威远堡、镇海城般威风八面的名字,而是给了他一个看来有点土有点俗的名字——黑古城。黑古城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了今天,现在城堡依然有一些旧址存在,有几户人家居住在遗址内。因为大年救援,古城墙上面长满黑色苔藓,所以当地人也叫它黑城。(王十梅 徐变银